第三十一章、宴飨(2 / 2)
再看阿慈婆和几人富贵非凡的气质,一定是皇家贵胄没错了!
何况是这么几件价值不菲的宝物,若不是诚心结交,怎会如此大的手笔。
想着皇亲国戚都来跟巴结自己,那点怀疑瞬间被虚荣心给取代了。
也不管弄没弄清,即便是为了这几样宝物也得把人往里边请。
他笑的灿烂,“原来是孙家的公子小姐!失敬失敬!里边请!”
方天赐本身就是富贵人家的少爷,这等场合他从小耳濡目染司空见惯,迈着大步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前头。
还未等进门,又听见身后一阵车马急喧,戛然而停的声音。
转身一瞧,后面来个十多个身穿红衣的人物,护着一辆鲜红色的马车,颜色虽是单调,可雕刻大气严谨,叫人豁然生畏。
前一刻还对自己热情不已的汪镇瞬时撇下方天赐等人,朝那马车奔赶而去。
他恭恭敬敬站在马车一侧恭敬问候:“王爷。”
话刚落音,车帘便被掀开,一个身着湖蓝色袍子的中年男子率先出来,并未看汪镇一眼,而是将目光落在那辆豪华富丽的马车上,随即招呼车内的人道:“秦兄,你瞧那辆马车倒是有趣。”
紧接着,一身红袍的男性从马车中出来,看模样五六十岁样子,个子不高比湖蓝色男子生生矮了大半个头,人也十分消瘦,可精神矍铄气质上乘。
他看过马车后摇头笑道:“过于浮夸。”他看向汪镇,道:“久等了。”
汪镇连连作揖,“不敢不敢,恭候王爷多时,这位难道就是——”他对湖蓝色衣袍的男人疑惑。
只见那王爷轻笑点头,冲那男子道:“五爷,请吧。”
看来这红衣服的就是襄阳王秦汉炀,而那位五爷的身份众人不得而知。
方天赐等人被安排在靠近寿台的地方,看得出来是特意加出来的位置,而那位襄阳王同那五爷就坐在中央的主桌上,那蓝袍人同襄阳王并坐上位。
只看汪镇在那襄阳王的耳边一阵。
公孙童道:“汪镇说,您吩咐的事情已经准备妥当,宴席之后去密室商讨。”
方天赐惊讶道:“童童,你会读唇语?”
公孙童笑笑,“略懂皮毛。”
转而看向阿慈婆,问:“汪家还有密室?”
阿慈婆稍作惊讶,“为何问我?”
公孙童笑眯眯,“直觉告诉我问你没错。”
阿慈婆冷哼了一声,道:“我好像没有必要告诉你吧,你们既然是来救人的,人自然不会关在密室。”
“那就是有了。”
阿慈婆喝茶不答。
方天赐看着站在身后的丁长舒和宗雪有点不是滋味,他堂堂丁家小侯爷,为了救一个护卫,竟然甘心扮作随从站在身后。
此时他真想扯扯丁长舒的袖子说:丁策,坐下来一起吃吧。
似乎感觉到了方天赐的目光,丁长舒冷冷瞥了他一眼,便又移开了目光。
方天赐还是觉得奇怪,难道丁长舒现在已经不需要他的血来喂养了?他算了算。
啊!
好像已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了呢,上次好像是最后一次,怪不得丁长舒说不用,都怪自己脑子生了锈,把将日子忘得一干二净。
日子竟然过得这般快,离开京城已经一月有余了。
虽说这段时间意外丛生,还几度丧命,可每次都被丁长舒救了下来。
若不是自己非要买什么情蛊,哪里用得着这么一出。
襄阳王十分谨慎,用餐时身后也站着四个随从,个个孔武有力目不斜视训练有素。
说起这襄阳王,方天赐等人在南阳时就听说过,他正是南阳侯余风回的岳父,余让的亲姥爷。
若是被他知道他们正是弄垮他女婿的人,那估计才是真的走不出襄阳城。
日上中天,院子里不算热,微风吹的人很舒服。
汪镇去台上叽叽咕咕说了一堆客套话,才宣布宴会开始,宴会场顿时热闹起来。
方才公孙童借着上茅厕将弥勒香放进角落的大香炉中。
来来往往上酒菜的仆人来来去去,丁长舒同宗雪二人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,方天赐便随心所欲的品尝起桌上的美食来。
“这一趟来的不亏!酒菜比南阳的好吃。”
公孙童吃的慢条斯理,瞧方天赐喝酒喝了好几杯忍不住劝他:“你少喝两杯,一会儿醉了怎么办。”
方天赐满不在乎,“这酒淡,我能再喝个几杯的。”
阿慈婆却道:“这是今年城外出的桃花酿,味道浅后劲足,你还是不喝为好。”
说道后劲足,方天赐忍不住想到南阳最后一晚的时候了,都怪喝酒误事。
想到这层他便将酒杯一搁,“我不喝了。”
公孙童瞧他模样好笑。
又吃了一会儿,方天赐倒是没有感受到酒的后劲儿,却感受到了急切的尿意,扔了筷子就朝后院茅房去了。
好像是今天来的客人比较多,茅房竟然人满为患的排起了长队,方天赐排了一会儿忍无可忍,瞧见后院有一处竹林,便急匆匆的朝那边绕了过去。
好似所有人都在前院忙,这会儿后院处一个人都没有,他下意识的寻了寻丁长舒的身影,未果,便解开裤子方便了起来。
竹林不大不小,绿油油茂盛一片,被微风吹的飒飒作响,竹林那头掩藏着一座漆雕的楼阁。
方天赐一时好奇正想过去看看,却听见竹林那侧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,方天赐一急,以为是有人追来下意识的朝那楼阁跑了去,刚躲到楼阁一侧,那奔跑的脚步声也停了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