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91章 一个人的欢喜(2 / 2)

加入书签

独处是孤独的一种表现形式,但独处并不等同于孤独。一个内心简单而丰盈的人,无论是被迫陷入还是自觉选择,独处都使之与纷繁琐屑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,摆脱外界干扰,从而得以专注于内心世界的耕耘。比如卡夫卡、普鲁斯特,比如牛顿、康德,他们不停地思索、写作,单枪匹马;他们利用孤独,改造孤独,并最终超越孤独。

我想起了钱钟书先生。不会划火柴,不会系蝴蝶结,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,甚至连左右脚都分不清……生活自理能力极差,社交能力也不强。当然,后者是从广义上来讲。先生为人真诚,宽容和善,是很得朋友倾心、学生爱戴的。就是这样一个“拙手笨脚”的人,却极富有才情,就学时便已名满清华,先后赴英、法留学,通晓5国语言。学业主攻外国文学,曾任职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;中国古典文化素养亦极深,诗词小说文学理论,无一不通。他淡泊名利,一室容安,一生手不离卷,即便在被批斗、被下放期间,生活艰苦,身体抱恙,仍笔耕不辍,晚年尤其喜静,尽量避免外出,专心创作,留下了诸如《围城》《人·兽·鬼》《谈艺录》《管锥编》等大量名著。

P3.我们仨P3.我们仨

亚里士多德说,“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,便是神灵。”未免有些夸大其词。但从某个角度来看,离群索居不必指身体上的真实远离,孤独的精神创造者,或许缺少生活技能,或许拙于人际交往,是人群中的“野兽”;而观其内心世界,却出类拔萃,高高在上,给人以指导和启迪,恍如“神灵”。如此,则不难理解了。

什么是真正的独处?独处与环境有关,而不必然正相关。一个人,待在一所房子里,兴致盎然或百无聊赖地玩手机、看电视、打游戏,并不叫独处,而是宅、是消遣。身处一群人中,也可以将思想抽离出来,作一个安静的旁观者。写作是一种独处,阅读是一种独处,沉默是一种独处,睡眠也是一种独处(睡时会做梦,梦是一个多么个性化的东西)……重要的是,在独处中,你将尽可能地感受自己,认识自己,发现自己。

难道你从不曾感到,独处时的自己轻松自在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由更加真实,油然生出一种宁静的欢喜?

(阿姨说:“我担心你得忧郁症。”)

——————《独处│一个人的欢喜》 无——————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