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7章 二十年前的迷案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“而舒凛枫之父苏明远,一生勤勉,忠心不二,却因苏明达谋反一事遭牵连。太上女皇遂下旨,将其从皇族除名,不得再用皇室姓氏。故而,他们便弃‘苏’姓,改‘舒’姓。”

苏凌峰闻言,脸色变得有些难看:“原来是母皇断的案子啊,母皇现在已经退休,不问朝政,长居南诏城,此案关系到母皇的一世英名,若轻易推翻,恐会动摇国本,引起朝野动荡。”他眉头紧锁,目光深邃,仿佛在权衡着利弊。

南宫煜见状,低声提醒道:“陛下,舒凛枫此次救驾有功,其忠诚之心天地可鉴。若因其家族旧案而令其寒心,恐非明君之道。再者,此案若真有冤情,不及时昭雪,亦会令天下人齿冷。”

苏凌峰闻言,微微颔首,神色渐缓:“你说得对,朕不能因一己之私而置公理于不顾。但此案牵扯甚广,当年母皇亲自审理,定案如山,若要彻查,必须谨慎行事,不可草率。”

南宫煜提议道:“陛下,您不妨书信一封,请荣盛王殿下出面去与太上女皇商议一下,荣盛王殿下是您的父亲,他肯定了解此案的细节。或许,从他那里,我们能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线索或是未曾公开的真相。这样既能保证对案件的彻查不损及太上女皇的英名,又能还舒凛枫一家一个公道。”

苏凌峰闻言,目光闪烁,沉思片刻后,缓缓点头:“此计甚妙。阿煜,你即刻准备笔墨,朕要亲自书写这封书信。”

苏凌峰正欲写信,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而来,半跪恭敬道:“陛下,这是从南诏城来的密信,是太上女皇的亲笔,请陛下查看。”

苏凌峰闻言,眉头一皱,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。他接过密信,缓缓展开,只见信上字迹苍劲有力,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。

苏凌峰目光凝重地扫过信上的每一个字,信中的内容如寒冰刺骨,令他心中泛起阵阵寒意。苏沐雪在信中写道:“当年苏明达谋反,苏明远虽未参与,但他将苏明达之子苏明成藏于自己府中,犯下了包庇之罪。”

“念其初衷乃念及手足之情,欲救苏明成于水火,朕念及旧情,未予重罚,仅将其除名皇族,家产充公,以示惩戒。如今你已经登基为皇帝,此事该如何处理,你可自行裁断。”

苏凌峰读罢密信,双手紧握成拳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,脸色更是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他抬头望向南宫煜,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,声音低沉而沙哑:“母皇信中所言,竟与凛枫所述大相径庭。这…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”

南宫煜见状,心中亦是五味杂陈。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,稍有不慎,便可能引发朝堂动荡,甚至危及苏凌峰的皇位。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陛下,信中内容虽令人震惊,但太上女皇既然亲笔书写,想来不会有假。只是,舒凛枫救驾有功,其忠诚之心日月可鉴,此事还需从长计议。”

苏凌峰闻言,沉默良久,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挣扎。他深知,自己身为帝王,必须权衡利弊,顾全大局。然而,面对舒凛枫的忠诚与太上女皇的旨意,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。

南宫煜继续说道:“陛下,既然是舒凛枫父辈所做的事,他是晚辈,跟您年纪相仿,而这又是二十年前的案子,他当年应该也才三、四岁,对其中的细节应该所知不多。他所坚信的家族清白,或许只是基于幼时听闻的片面之词,未必全然属实。再者,人心隔肚皮,即便是亲人,也可能因立场不同而有所隐瞒。”

苏凌峰闻此,脸色更加复杂,他缓缓坐下,手指轻敲着桌面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南宫煜的话如同一把锐利的刀,刺破了他心中的迷雾,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案子。

“你是说,凛枫可能被误导了,或者不知真相?”苏凌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,他无法接受自己一直信赖的表弟,竟可能对自己有所隐瞒。

南宫煜轻轻点头,神色凝重:“臣不敢妄言,但确有此可能。陛下,真相往往隐藏在迷雾之后,需要您用智慧去拨开它。臣建议,不妨先稳住舒凛枫,暗中调查此案,待一切水落石出,再做定夺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