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7章 御制大慈恩寺碑文完成(2 / 2)
玄奘恭敬地弯下身子,向唐高宗行了个礼:
“承蒙陛下的圣恩,昨日那篇碑文已经送到了,每一个字都如同珍珠般珍贵,臣僧对此感激不尽。”
唐高宗听后,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,他满意地说道:
“法师您翻译佛经已经有十年之久了,真是辛苦又有功劳啊!这区区一篇碑文,实在是微不足道,根本不值得一提。朕听说寺庙里的佛塔还在修缮当中,不知道还需要些什么东西呢?您尽管向朕奏报就是了。”
玄奘连忙摇头,说道:
“陛下您对臣僧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,臣僧实在不敢再有什么奢求了。臣僧只希望陛下您能够保重身体,健康长寿,国家也能够繁荣昌盛,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。这样一来,佛法就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了。”
唐高宗听了玄奘的话,心中感到十分欣慰,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翻译佛经的近况。
玄奘的回答简洁明了,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真诚和恳切。
君臣二人交谈了好一会儿之后,唐高宗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,开口说道:
“殿外的那些僧人都还在等着吧?”
他顿了一下,接着吩咐:“传朕的旨意下去,赐给他们一顿斋饭,另外再每人赏赐十文钱,让他们都回去吧。”
玄奘听到这话,连忙谢恩。
他转身退出殿外,来到那些僧人面前,将唐高宗的旨意传达给了众人。
僧人们纷纷领了赏赐,然后一起向殿内行三拜九叩之礼,以表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。
礼毕,僧人们便跟着内侍去偏殿用斋了。
玄奘则独自一人留在殿外,静静地望着那高耸的宫墙,以及墙内若隐若现的飞檐翘角。
他的心中思绪万千,不禁想起了佛法东传的历史。
自汉明帝时起,佛教便传入了中国。
从那时开始,佛法就与皇家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。
如今,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和庇护,但玄奘深知,在这宫廷之中,行事必须步步谨慎,稍有不慎,便可能会给佛教带来不利影响。
他轻轻叹了口气,将杂念摒去,只盼早日回寺,继续译经之事。
待众僧用罢斋饭,已是午时。
玄奘率众人出宫,沿原路返回。
此时街上人多了起来,见僧人队伍归来,有人问:
“圣上天恩如何?”
带队的管事合十道:
“陛下仁慈,赐了斋饭钱帛。”
众人闻言,纷纷赞叹,有人还向僧人们抛洒铜钱,算是随喜功德。
回到大慈恩寺时,日已西斜。玄奘将御制碑文交与弟子,命其刻于石碑,立于佛塔之侧。
又将赏赐的绢帛分与寺中僧人,钱文则用于购置油灯。
诸事安排妥当,他才回到译经堂,案上还摊着未译完的《大般若经》,墨迹未干。
他坐下,拿起笔,蘸了墨,继续翻译。
窗外的夕阳透过窗棂,在纸上投下长长的光影,笔尖划过,留下工整的楷书。
殿外传来晚钟声响,浑厚而悠远,仿佛在诉说着佛法流传的漫长岁月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