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5章 百年大计(五)(1 / 2)

加入书签

宋明恍然大悟,原来这些拼音字母就是一种反语,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快地记忆读音而设计的。这就好比我们后世学习英语时,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单词,就会用汉语来进行标注,比如“Good ”会被标注成“估到摸你”。

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有些滑稽,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快记忆的办法。宋明不禁对龙森的智慧感到钦佩,同时也对这门神秘的拼音字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宋明缓缓地翻动着书页,当他翻到后面时,目光落在了《三字经》上。那简洁而有力的文字,如同一串串珍珠般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
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”龙森轻声念着,这些句子如同古老的歌谣,在他耳边回荡。

继续翻阅下去,他发现这三字经中不仅有朗朗上口的语句,更蕴含着许多教育人的道理。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,能够开启人们内心深处的智慧之门。

其中,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。这个典故让宋明印象深刻。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不惜三次迁居,最终让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。

其实在编写这三字经时还真费了不少功夫,因为龙森对这三字经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熟悉,很多都不会背了。加上其中的典故,很多都是在秦朝之后的事情,也不方便出现在 这个时代。龙森不得不凭借着自己的记忆,开始动手写下一些记得句子,不记得的就根据根据理解进行改编。

就这样,他一边回忆,一边创作,不知不觉间,已经凑足了三四百字。虽然这些文字可能与原版的《三字经》有所不同,但句子结构是一样的。就这样不伦不类的作品已经让宋明惊为天人了。

翻到后面的弟子规时,宋明彻底沦陷了,他已经找不到什么语言来形容他对龙森的崇拜之情了,该文共为五个部分,其首章“总叙”将孔子的话,用三字句改编而成,正文分为“入则孝,出则悌”“谨而信”“泛爱众,而亲仁”“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四个部分,并对其进行阐释 ;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、外出,待人、接物、处世、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。

这种文章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,非常适合用于教化大众,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。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,涵盖了众多领域。一般来说,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章的人,就足以名垂青史了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龙森竟然创作出了两篇这样的文章!

实际上,宋明对龙森的误解是完全错误的。龙森根本没有想要通过这些文章来引起轰动或者惊世骇俗,他的初衷仅仅是想找到一些适合小孩的启蒙教材,帮助这些孩子们学会认字和写字。在他所熟悉的众多文章中,这两篇恰好是最适合的,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章,只是他已经记不太清楚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