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预选赛一(1 / 2)
诺贝尔奖风波过去三天,徐华像人间蒸发般从公众视野消失。
校园论坛上,关于她的传说则以每分钟十几条的速度刷新着。
《惊!天才数学家竟是我校游泳队替补队员》
《八一八那个要诺奖还是要奥运的奇女子》
《深度分析:徐华的证明是否真的存在漏洞?》
训练池边,八爪兔从背包缝隙探出触角,悄悄卷走一颗OK绷。
“别吃那个,给你带了牛肉丸。”徐华用毛巾擦着湿发,余光瞥见泳池入口闪过几个鬼鬼祟祟拿相机的人影。
“仔仔,根据监控显示,目前有23家媒体在游泳馆外围堵。”系统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,“需要我干扰他们的设备吗?比如让他们的相机全拍出灵异特效?”
“不用。”徐华把泳镜推到额头上,露出狡黠的笑容,“让他们拍好了,反正……”她突然一个漂亮的入水动作,水花压得几乎看不见,“……也追不上我。这就叫物理层面的躲镜头。”
水中的徐华像换了个人,灵活的四肢划开碧波,每一道肌肉都蕴含着惊人的爆发力。
“徐华!”教练张建国的大嗓门在泳池边炸响,震得水面都泛起涟漪,“你还有心情训练?网上都炸锅了!王教授那帮人快把你说得像个数学界的逃兵了!”
徐华一个翻身蹬壁,在教练面前冒出水面,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:“王教授那个老顽固又发难了?他是不是觉得我搞体育就是不务正业?”
“不止!”张教练把平板电脑递过来,屏幕上显示着《华夏数学》最新声明:“经专家组讨论,徐华关于霍奇猜想的证明存在争议,暂不予刊载……”
徐华扫了一眼,突然笑出声:“专家组?不就是王教授和他那几个门生吗?这阵容跟打麻将的搭子差不多。”
“你还笑得出来?”张教练急得直搓手,“后天的选拔赛,媒体肯定会拿这事做文章!到时候你一张嘴怎么说得过那么多话筒?”
“那就让他们做呗。”徐华一个鱼潜消失在水中,声音透过水波传来模糊的回响,“反正水里比的是速度,又不是论文字数。他们总不能在泳池里搞答辩吧?”
“……”
选拔赛当天,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原本冷清的预选赛场,因为徐华的参赛变得一票难求。看台上除了体育记者,还挤满了科技媒体的摄像师,不少人脖子上挂着相机,手里还拿着笔记本,准备随时记录“天才的运动轨迹”。
“各位观众,现在进行的是女子200米自由泳预赛。”解说员的声音在场馆内回荡,“第三泳道的就是近日因数学成就引发热议的徐华选手,这是她首次参加全国性大赛……大家看她站在出发台上的样子,有没有一种在黑板前准备解题的既视感?”
徐华站在出发台上,黑色竞速泳衣衬得皮肤如雪。她习惯性地摸了摸左肩——八爪兔正伪装成防水贴贴在那里,看起来就像一个别致的纹身。
“心率82,血压110/75,肌肉状态完美。”八爪兔报出一串数据,“根据扫描,第四泳道的赵蕊可能会在前100米采取激进策略,她的肌肉爆发力指数比你高3个点,但耐力储备低12个点。”
发令枪响,八名选手如箭离弦。果然如系统所料,上届季军赵蕊一开始就全力冲刺,50米转身时已经领先半个身位。徐华却稳居第四,节奏平稳得像是逛菜市场的老大爷。
“徐华选手似乎状态不佳……”解说员疑惑道,“这与她训练时的表现……难道是近期的风波影响了她的心态?”
话音未落,最后一个转身时,徐华突然像按下涡轮增压键。
她的打腿频率瞬间提升,手臂划水带起的气泡形成一条白色轨迹。75米、50米、25米……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超越所有对手,最后触壁时,大屏幕显示:1:54.32。
“亚洲新纪录!”解说员直接破音,“徐华选手打破了尘封六年的亚洲纪录!这成绩放在去年奥运可以进决赛!看来她刚才不是状态不佳,是在给对手们放水呢!”
全场哗然。
看台上的王教授团队脸色铁青,而体育记者们已经疯狂地往编辑部发稿,包括王教授扭曲的面部表情图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完成比赛的徐华没有像其他选手那样趴在泳池边喘气,而是轻松地摘下泳帽,对着媒体区比了个“V”字手势,还特意用口型说了句:“洒洒水啦。”
“徐华选手,请问你如何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?”混合采访区,几十个话筒同时伸过来,差点把徐华淹没。
“还行吧。”徐华用毛巾擦着头发,一脸淡定,“水温比我们学校高0.5度,影响了前100米的节奏。早知道我该带个温度计来,顺便测测对手们的心理温度,估计都挺热的。”
“有消息称你同时报名了田径选拔赛,是真的吗?”
徐华眨了眨眼:“是啊,明天上午跳远,下午400米混合泳决赛。”她看了眼目瞪口呆的记者们,补充道:“哦对了,后天还有100米短跑。别担心,我没报铁人三项,不然你们得跟我跑三天三夜。”
现场一片死寂,接着闪光灯亮成一片。
当晚,#数学家跨界运动员#、#徐华报了多少项目#等话题霸榜热搜,还有人在评论区调侃:“建议下次诺贝尔奖颁奖改在跑道上,看她能不能边跑边领奖。”
第二天田径场,气温骤升到38度。
三级跳沙坑旁,几个专业选手正在做最后拉伸。当徐华穿着印有“清华大学”校名的背心短裤出现时,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停下了动作。
“她真来了……”全国冠军李雯小声对队友说,“听说她从来没参加过正规田径训练?该不会是来搞笑的吧?”
徐华仿佛没听见议论,自顾自在跑道边压腿——她修长的小腿肌肉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,完全不像传统的学霸,倒像是从运动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。
“第一次试跳,徐华。”裁判叫到她的名字。
场边顿时安静下来。
体育频道的直播镜头推近,能清晰看到徐华额头的汗珠。她深吸一口气,开始助跑——步频快得惊人,最后两步几乎像是凌空飞跃,看得旁边的物理老师直想拿出笔记本计算她的加速度。
“起跳点完美!”解说员惊呼,“看这个腾空高度……落地了!这空中姿势,简直像凌波微步现世!”
徐华像只轻盈的猫科动物落在沙坑远端,激起一片沙浪。测量员反复确认后,举起白旗:"15米69!"
全场哗然。
这成绩不仅远超奥运A标,甚至能排进去年世锦赛前八。更可怕的是,徐华完成这一跳后,居然还有余力对看台比心——那里坐着特意赶来的卜中举和冯剑,两人中间刻意空着一个座位,此刻正互相瞪着对方,活像两只斗气的公鸡。
卜中举推了推眼镜,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开始记录:“起跳角度38.5度,风速1.2米/秒,落地缓冲系数0.87……这不符合业余选手的力学模型啊!”
冯剑则一脸不屑:“看什么数据,没看见我家徐华跳得像飞一样吗?天才就是不需要按常理出牌!”
“不可能!”李雯直接冲进场地,像发现了新大陆,“她肯定踩线了!要求看录像回放!我不信一个学数学的能跳这么远!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