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68章 开拔(1 / 2)

加入书签

午饭后的靶场飘着细雪,吴俊蹲在炊事车旁的背风处,用铝饭盒盖当筷子刮着碗底残留的土豆糊。

听见其他排的集合哨声在远处若有若无地飘,他抹了把嘴站起来,抬手打了个带午饭味的饱嗝。

“大个、三班长、陈老蔫,过来搭个耳朵。”他冲正在消食的几个士官招手,武装带在腹部被撑得紧绷。

“别跟个新兵蛋子似的瞎晃荡,把你们兜里的‘宝贝’掏掏,咱排里新丁多,往后都是钻一个战壕的弟兄,别学176旅那帮孙子喝兵血。”

说着从战术背心暗袋摸出个皱巴巴的油纸包,里面躺着五根烟。“这是我的配给,老子自个儿留两根防夜岗犯困,省下全给你们分了。”

“得嘞!”被叫“大个”的二班长嗓门像开春的破冰船,伸手就从吴俊掌心夹走两根烟,粗粝的指尖碾过烟支时特意把歪扭的滤嘴捋直,转头冲旁边正要瞪眼的一班长陈老蔫咧嘴:“你个老烟枪别跟我甩脸子,你们三班新兵少,老兵自己有存货,加上你的,一根够给崽子们塞牙缝了。”

接着,他揉了揉肚子,转身冲新兵堆里一吆喝:“二班的!会冒烟的把爪子伸出来啊,冻僵了老子可不负责掰!”

张涵忙不迭举手,作训服袖口滑下来,作为两天没沾烟的老烟枪,此刻他指尖冻得发红却攥得发紧,生怕班长漏了他。

这是他第一次认清自己的班长:大个中士足有一米八五,军帽压得低,浓眉下一双眼睛笑起来像两道刀疤,说话时哈气里带着午饭的土豆味。

“一人一根,都别挑,这烟叶子可金贵着呢。”

大个的拇指在烟盒里拨拉两圈,先给旁边的新兵递了根规整的,烟纸金黄得像晒干的玉米叶,再给张涵时,指尖捏的是滤嘴歪扭的“残次品”,烟丝从裂口漏出半截,像条灰白的蛆。

“谢班长。”张涵接过烟,滤嘴还带着牙印,显然是从谁的配额里匀出来的。

烟支比记忆里农村抽的旱烟细两圈,金黄的烟纸薄得透光,凑近能看见未碾碎的烟叶梗,像嵌在纸里的碎骨。

“你小子上辈子怕不是灶王爷转世,闻着烟味就能投胎?”老李凑过来晃了晃冻得发亮的塑料打火机,外壳上的卡通图案早被磨得模糊,他早上捡的烟丝还裹在报纸里,此刻正用冻僵的指甲卷着烟丝。

“嘬口尝尝?”张涵把烟递过去,老李却摇头,用冻得打弯的拇指压实报纸卷的烟嘴,故意将打火机倾斜45度,让火苗只舔到张涵烟头的边角。

“班长给的正经烟金贵,留着晚上抽。他说话时打火机“咔嗒”响了两声才冒火苗,塑料壳在掌心发出细碎的“噼啪”响,“你靠过来点,这火机油剩的不多了。”

火苗窜起的刹那,两人鼻尖几乎碰到一起。

“那我也只抽一半,下一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!”张涵叼着烟,赞同的说道。

可是这烟味却很涩,就像是那种廉价香烟的味道,第一口就呛得张涵眼眶发酸。

烟草里混着股焦糊味,大概是发酵时烤过了头,吸到中段能尝到木屑般的粗糙,滤嘴在齿间磨得发疼。

“嘬深点啊,别跟娘们似的。”大个冲新兵堆里喊,自己却把烟叼在嘴角,舍不得多吸,任烟灰簌簌落在作训服上,“两天前咱连副为了多领半条,跟军需官掰扯得差点动刺刀。”

“班长,这烟比我老家灶坑里的灰还呛。”有个新兵忍不住嘟囔。

大个抬手就是个爆栗,却没真用力:“嫌呛?等没烟抽,卷报纸吸的时候,那才叫呛肺管子。”

张涵闭上眼,享受着片刻的精神放松,滤嘴上的焦苦在舌尖漫开,夹着烟的手指微微发颤。

连军供的香烟质量都如此堪忧,那普通平民百姓又该如何呢?

想必他们恐怕连一根像样的烟都难以寻觅吧。

在战争的阴影笼罩下,香烟、酒水这类能给人带来片刻精神慰藉的物品,价格早已较和平时期翻了数倍,变得无比珍贵。

和平年代,那高得离谱的烟草税便让人咋舌,正因如此,国家才会专门设立烟草局,将烟草税收尽数纳入囊中。

如今,后方已然显露出经济大萧条的征兆,货币体系摇摇欲坠,崩盘似乎只是时间问题。

当货币失去价值,人们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,以物换物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。

国家亦不是毫无作为,在这混乱的时局里,紧急推行了军票。

浅蓝色的纸片上印着战时政府的徽章,承诺可兑换粮食、药品、棉布。

起初,百姓们攥着军票排队,看着仓库里堆得半人高的粗杂粮,觉得总算有了盼头。

可在实际的流转中,也免不了被权力与欲望所侵蚀,成了新的博弈场。

至于前线附近的住宅区,早已成了鬼城。

那些曾经的高档小区,玻璃幕墙碎成蜘蛛网状,阳台上晾晒的衣服早已褪色发臭,随风飘动时像极了招魂的白旗。

售楼处的广告牌还立在门口,“湖景豪宅,首付分期”的字样被雨水冲刷得斑驳。

尤其是现在壁水市的房价,更是经历了断崖式的暴跌。

每平米的售价从战前的三万一跃跌到两百军票,可即便如此,也无人问津。

在这战乱的年代,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活下去,谁还会愿意花钱去买一套随时可能被战火波及的房子呢?

两百军票能换什么呢?

在如今的市场上,它相当于能换到两百斤粗粮。

若是换成细粮,数量还要减半,只能换到一百斤。

再加上分发粮食时,那些掌权之人层层克扣,实际到手的粮食不过九十多斤。

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,这些粮食或许能勉强度过一段时间,但在战火纷飞、物价飞涨的当下,这点粮食又能撑得了多久呢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