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4章 西域女侠回妙赞,雪境月窗悟真如(2 / 2)

加入书签

上师答:理虽易明,然宿世习气难除,非一蹴而就。当依渐次法门,入第一义谛而不动,方契见性之境。

我问上师:当依何等渐次?

上师答:1. 复归当下:菩提妙性本自圆成,非向外驰求可得。收摄注意力于当下,念念分明,是为如来清净初阶。

2. 观定修持:于色尘、觉触等六根中,择一或二根专注观照,长时练习,灭所亡能,则对立渐歇,心识渐寂,明灵真性自然现前,当用当有,是为第二阶。

3. 学经明理:专注定力成就后,妄念烦思就会少了,这个时候研习经典以明实相,此时思路清晰细腻,不生我慢贡高之心,是为第三阶。

4. 发菩提愿:前三步坚固后,微细妄念悉皆觉察,贪嗔痴如流水过境,了无踪迹。此时当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于众生烦恼中照见自心,解行并重,是为第四增进阶。

5. 圆成行愿:持守菩萨行至究竟处,见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不嗔不贪,圆明妙性寂然不动。随缘度化而无施受之相,无是非、即离等分别,信行合一,自觉觉他,是为第五增进阶。

我问上师:五步圆满,可得佛果乎?

上师答:佛果本自圆满,从未失却,何言“得”耶?此五步不过令众生离恐惧挂碍,业尘销尽。若能“知幻即离”,顿悟实相,则尘劳当下廓清,又何须假以渐次?

读完记言,侯韵音忽然想起边塞风雪中,父亲侯耀虎教她射猎时说的话:“刀要快,心要定,不然猎物未死,反咬你一口。”她又忽然想起初到帝师坛那日,自己盯着\"妙\"字大旗时,掌心剑柄的纹路如何清晰抵着虎口。她摸出袖中从高昌国带来的狼首箭镞,在烛火下映出冷冽的弧光:“若按这五步渐次,我每日习箭、练功、抄经、听法,竟都是在'灭所亡能',让此自性圆成”

窗外风雪骤然大了,侯韵音忽然起身推开窗,任由碎雪扑上脸颊。她望着远处城墙上火把明灭,忽觉那些在风中招摇的\"有\"与\"无\",都成了宝珠映出的流彩。腰间短剑随着呼吸轻晃,剑鞘上的狼首仿佛活了过来,在风雪中睁开眼,望向更辽阔的雪原。

盛施柔将披风披在她肩头,烛火将二人影子投在经卷上,与“妙明真心”四字叠成一片暖黄。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,侯韵音忽然轻笑:“原来这'离诸戏论',不是枯坐蒲团,是在风雪里、在箭尖上、在每一个当下啊。”

李世成想起鹿泉山的积雪,忽然解下腰间佩刀:“在这山径上摔过七次,才懂'复归当下'——不是盯着石板缝里的冰,是让脚掌先知道冷。”

道雅萱折下松枝扫去门前积雪,枝桠间漏下的月光碎成银鳞:“今早替师姐们分茶,水沸时茶沫聚了又散。原来'六尘幻相'就像这浮沫,越想按住,越乱得快。实这一切,就如同这当下月光的清明”

次日,魏子豪倚着帝师坛朱红廊柱,看侯韵音在雪地里舞剑。她披风上的狼首随动作起伏,忽觉那剪影与经中“宝珠映彩”重叠:“方才见阿姐舞剑,剑穗扫雪成弧的刹那——妄念若雪,觉性似剑,不是剑去斩雪,是雪自落,剑自明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