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2章 成龙喻河石佛性,启云锦华悟本心(1 / 2)

加入书签

在西域喀尔城的妙成龙,整天带着十岁的云锦华在喀尔河游玩。今天,他在游船上看了《妙法西域记》第三十记,记录如下:

我问上师:石头有无佛性?若有,其佛性如何体现?

上师回答:世间万象,草木顽石、众生精怪,非实有其相,乃假名安立。实则一切本具菩提妙心,性自圆满,非生非死,无来无去,恒真本寂。此心了了明湛,悟者因明心而照见万象皆菩提妙体。虽现种种差别相,实则性体一如,不动不摇,明性本然。若执于差别知见,反失菩提明照之性,故云“所立照性亡”。真悟者见妙明性即照,照即见妙明性,本无分别。也就是说,我的照见与此石头妙明性体本无差别。

我问上师:怎么理解石头就是菩提妙明性体呢?

上师回答:这前面篇幅通过不同角度给你论述过很多次了,如果石头不是“妙明”性体,那你就不会明白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的。世人问石头佛性何在,恰似问指甲佛性如何体现——皆知身与指甲本自一体,甲之生长即性体幻法流露。同理,石之妙明与人之照性本自一如。众生累劫颠倒,说石头在外,见性在内,不知其“变化”皆因众生心分别而起,非实有生灭变化。若见一切相圆成于本妙元心,离生灭取舍,即是佛性体现。若以生灭心悟万物不生灭性,终不可明达而不再颠倒。

我问上师:既言万法一体、性无生灭,然我所见身有生老病死,如何契入不生灭见,离生死怖畏?

上师回答:若悟“能知能觉”之本心非生非死、不来不去,如人梦醒不执梦中境,自然无得失之患。何以无怖?以本真从未失却故。生灭的只是众生知见名认识,识性虚妄,成就于众生的颠倒无明,反过来,它又遮蔽本觉让众生更加的颠倒妄固。

我问上师:识种于无明中成就,即是前尘碍成的虚妄相想,如此三界妄立,六道随业现前。此识种如何具体运行我的世界及意识思想?

上师回答:所谓解脱、出离、报果,皆方便说——知见无见即解脱,我说的无见就是不住即真了,比如人们于山顶一眼扫过,清净明了,但不执认迷取,故能照性无二无别,即合于菩提真性而自在无碍。知幻即离幻,不执我相即离报果,此乃涅盘真义。你问识种运行逻辑,仍落虚妄分别,然为解你疑惑,当以喻示之:

一者,如人专注观影则不闻鸟鸣,贪看美色则不辨衣着。禅修者专注善境(如默念佛号),收摄五根,令意根与境合一,渐入止境;若六根驰求,造作善恶,则感六道果报。

二者,意根专注善境,渐销五根扰动,于定中见佛菩萨、天人之相。此乃意识虚妄变现,若住此境求加持成就,反入“想境定”,感诸天界果报。

三者,若离想境、意识淡薄,微细念头(第七识)现前。七识如搬运工,念念相续如瀑流。观此念念不住,照见“念”与“相”非一非二,即契“一念不觉生三细”之理,触第八阿赖耶识。至此可观三界空有无碍,一即无量,感菩萨果报。

四者,此后分二路:一者见(照)性(妙明)不取,妙入本心,证佛道体;二者住着微细妙明或执照入空,得住识天,住空天的果报。还有舍此二者,进入无所有报,皆是偏离中道妙体。

如此这般,把此禅修次第逆推上去,便知念头于妙明自性顺流而下,然后如何虚妄构建世界等。然究竟而言,识种本空,无明亦幻,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菩提妙心常住清净。世人若能不住诸相、知幻离幻,不领受虚妄业果,何须灭妄?除妄之举,反增虚妄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