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4章 心灯照影(1 / 2)
血色古灯阵列在虚空中缓缓旋转,十二道污浊光柱如同从远古深渊中苏醒的巨蟒,在虚无中扭曲缠绕。
这些光柱表面不断渗出粘稠的暗红色液体,每一滴落下时都会在虚空中激起一圈涟漪,其中浮现出某个纪元毁灭时的惨烈景象。
星辰崩塌、大陆沉没、亿万生灵在哀嚎中化为灰烬。
林默立于虚空中央,混沌之眼流淌的血珠在身前凝成十二品莲台。
每片花瓣都晶莹剔透,表面细密的纹路竟与道劫剑上的铭文如出一辙。
更诡异的是,莲台成型时,虚空中突然响起十二种不同语言的诵经声,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,竟在莲台周围形成了一圈淡金色的光晕。
“以劫为引。”林默双手结印,指间迸发出的苍青色光芒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符文。
这些符文如同活物般游动,在虚空中组成一个复杂的立体阵图。
血莲突然倒悬,莲心处的空间开始扭曲,一个微型黑洞缓缓成形,黑洞边缘闪烁着十二色霞光,“照见本真。”
莲台倒扣的瞬间,整个虚空为之一震。
十二道污浊光柱被某种超越物理法则的力量强行扭曲,在虚空中划出违反常理的弧线。
当这些光柱与自身碰撞时,迸发出的不是毁灭性能量,而是数以万计的暗金火花。
每一颗都蕴含着某个纪元的记忆碎片,在空中自发凝聚时,竟发出清脆如风铃般的声响,转眼间化作十二面布满铜锈的青铜镜。
镜面如水波荡漾,渐渐映照出灯盏内部的骇人景象。
每盏古灯的灯芯处都缠绕着数十道扭曲的魂魄,被银白色的锁链贯穿四肢百骸,正在承受永恒的灼烧之苦。
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这些魂魄手中都握着一柄残缺的道劫剑虚影,剑身上不断滴落的不是鲜血,而是浓缩到极致的时空碎片。
“原来如此...”林默瞳孔骤缩,混沌之眼中闪过万千星辰湮灭的景象,“你们把历代持剑者的魂魄做成了灯芯...”
道劫剑突然自行飞起,剑格处的古灯印记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。
穿透镜面时,镜中景象突然活了过来。
被禁锢的残魂纷纷苏醒,挣扎着抬起头,空洞的眼眶中突然燃起苍青色的火苗。
第一盏古灯炸裂时,玄冥界持剑者的虚影挣脱束缚。
第二盏古灯破碎时,赤炎界持剑者的道韵重归天地,漫天火雨将虚空染成赤红,每一簇火焰中都浮现出该持剑者生前的战斗记忆。
当第七盏古灯瓦解时,七道璀璨的星河从灯盏中喷涌而出,在虚空中交织成北斗之形...
就在第十二盏古灯土崩瓦解的刹那,血色阵列中央的纯白之眼突然眨动。
没有瞳孔的眼白上浮现出细密纹路,如同活物般蠕动,转眼间就覆盖了整个眼球表面。
更可怕的是,纹路亮起的瞬间,所有崩解的古灯碎片突然凝固,而后如时光倒流般重新聚合。
重组过程中,虚空中浮现出十二个巨大的沙漏虚影,沙粒正违反常理地向上回流。
“时空倒逆?”林默眉心渗出一滴晶莹的血珠,在半空中化作一只微型竖眼,倒映着正在重组的世界线,“不对,这是...”
新生的灯盏呈现半透明状,内部跳动着银白色的火焰。
每当火苗摇曳,就有某个平行时空的历史被悄然改写。
十二朵火苗相互吸引,在纯白之眼前方凝聚成一盏全新的琉璃灯。
灯座底部刻着的三个铭文突然大放光明——照虚妄!
这三个字亮起时,林默体内的初火本源突然剧烈震颤。
纯白之眼突然流出银白液体,如同活物般缠绕上琉璃灯。
更诡异的是,每当液体在灯壁上蚀刻出一段经文,遥远星空中就有一个道劫宇宙的星辰熄灭三成。
当最后一笔落下时,琉璃灯突然变得沉重无比,压得周围虚空都开始坍缩,形成一个吞噬光线的扭曲力场。
“以纪元为墨...”林默的混沌之眼中闪过万千景象,“以众生为笔...”
说着,林默突然纵身跃向琉璃灯。
身形在半空中逐渐虚化,最终化作一道信息洪流注入灯壁经文。
这道洪流中包含着他穿越十二纪元的所有记忆,每一个字符亮起时,都有对应的记忆画面在虚空中闪现。
当最后一个字符也被他的意识充满时,整盏灯突然透明化,露出内部令人窒息的真相。
灯芯处悬浮着一枚青铜钥匙的虚影,正是初代之女消散前补全的那把!
而钥匙齿痕间卡着的,赫然是林默穿越十二纪元收集的所有记忆碎片。
这些碎片正在缓慢融合,逐渐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。
星图成型的瞬间,钥匙突然发出清脆的鸣响。
“原来你在这里...”林默的声音从灯芯深处传来,带着恍然大悟的震颤。
琉璃灯突然倾斜。
银白火苗如瀑流泻,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幅宏伟的星图。
图中标注着十二个闪耀的坐标,每个都对应着一处初火源脉。
而在星图中央,静静悬浮着一座由纯粹光芒构成的宫殿虚影。
这宫殿看似近在咫尺,实则存在于所有时空的夹缝中,只有同时观测十二个纪元的角度才能发现其存在。
纯白之眼首次露出异色。
眼白上的禁制纹路疯狂闪烁,试图干扰星图成型。
但为时已晚。
林默的身影突然从琉璃灯中走出,手中握着那把由光构成的钥匙。
钥匙表面流转着十二种不同颜色的火焰,每一簇火焰中都封印着某个纪元的终极奥秘。
当钥匙出现的刹那,纯白之眼表面的纹路突然开始崩解。
“长明非灯,照见本心。”林默的声音平静如水。
钥匙刺入星图中央的宫殿虚影。
没有预想中的轰鸣,只有一声轻微的“咔嗒”响,好似打开了某种尘封万古的机关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