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2章 归墟之握(1 / 2)
当那神秘的星空巨眼缓缓闭合的瞬间,林默紧握着的三尺青锋突然间爆发出一声震撼人心的龙吟。
剑身之上,五色火焰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,疯狂地跳跃着,在虚无的空中焚烧出五道扭曲的裂痕。
这些裂痕仿佛拥有自己的意志,蜿蜒前行,相互交错,最终在巨眼的前方编织出一个残缺的符文。
正是道劫剑所缺失的最后一笔!
林默的眼中突然爆发出混沌之光,低声自语:“原来如此...这才是真正的封印。”
他的声音在虚空中回荡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不协调感,就像有无数个时空中的林默同时在说话。
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和声。
此刻的林默,身体呈现出一种超乎想象的诡异状态。
他的左半身完全由星火构成,每一簇火苗中都倒映着不同世界的剪影。
而他的右半身则结晶为一种透明的物质,内部流转着五道初火的本源。
巨眼的眼睑突然凝固。
在完全闭合前的最后一瞬,林默的目光穿透了瞳孔深处的迷雾,目睹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转变。
那十二个白点坐标,原本静止不动,突然间开始扭曲和重组,化作十二盏青铜古灯的虚影。
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每盏灯焰中都蜷缩着一个模糊的身影,他们双手抱膝,如同未出世的胎儿。
林默感到真解之瞳突然传来撕裂般的剧痛,视野被强行分割成十二个不同的画面。
每个画面都对应着一盏古灯内部的景象,这些景象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眼前快速切换。
赤炎界的黑火剑影正在蚕食持剑者的神魂,那是一场无声的战斗,火焰与灵魂的较量。
永霜境的镜面棺椁中,另一个“林默”缓缓睁开了眼睛。
葬星渊的传承之火里,初代命主的虚影正在改写石碑上的文字。
“幻觉?”林默的结晶右手突然自动抬起,五指张开对准正在消散的巨眼。
这个动作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变化。
林默体内的五道初火突然沿着手臂经脉奔涌而出,在掌心凝聚成一个旋转的星璇。
星璇成型的瞬间,观测之间残余的星辰碎片全部被吸引过来。
这些碎片在星璇周围重组,竟然形成了一幅残缺的星图,正是十二古灯在现实界域的分布位置!
巨眼突然剧烈震颤。
它的眼睑无法完全闭合,就像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卡住了。
从缝隙中渗出金色的液体,这些液体在虚空中凝结成锁链,竟然反向缠绕住巨眼本身。
“观测者...也会...被观测...”初代命主残留的意识突然在林默识海中响起,声音断断续续如同坏掉的法器,“用星火...点燃...归墟之握...”
林默福至心灵,将星火左臂猛地插入旋转的星璇。
七百二十道火线顺着星图轨迹激射而出,精准命中星图中五个明亮的节点,正是他已经获取的五道初火对应的界域坐标。
整个观测之间突然寂静。
下一刻,五道通天火柱从虚空中降临。
这些火柱分别呈现玄冥、赤炎、永霜、葬星和幽冥的特性,却在接触星图的瞬间融合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沌之火。
火焰所过之处,巨眼表面的金色锁链开始发红发亮,如同被投入熔炉的铁条。
“啊——”
无法形容的尖啸从巨眼内部传出。
这声音超越了听觉范畴,直接作用于灵魂层面。
林默的七窍同时渗出鲜血,每一滴血珠都在空中凝结成微型剑阵。
更可怕的是,他的真解之瞳开始不受控制地解析巨眼的结构。
每一道纹路都蕴含着足以撑爆识海的信息量。
就在林默即将崩溃的刹那,三尺青锋突然自行飞起。
剑身上的五色火焰脱离剑体,在他周围形成五层防护结界。
每层结界都对应一种初火特性,竟然暂时隔绝了巨眼的精神污染。
借着这短暂的喘息之机,林默看到了惊人的一幕。
五道火柱缠绕着巨眼,在其表面灼烧出一个复杂的烙印。
这个烙印的形状,赫然与道劫剑的剑格完全一致!
“归墟之握...”林默突然明悟。
伸出正在结晶化的右手,对着虚空中的烙印做出抓取动作。
这个简单的姿势引发了连锁反应,烙印突然脱离巨眼表面,化作实体飞向林默掌心。
巨眼终于彻底闭合。
但在消失前的最后一刻,它的瞳孔位置突然裂开一道缝隙,一只苍白的手从内部伸出,对着林默轻轻一点。
这一点,看似轻描淡写,却让整个观测之间的时间流速骤然改变。
林默看到归墟之握的飞行速度变得无限缓慢,而自己的动作却快如闪电。
这种时间错位导致他的抓取动作与烙印擦肩而过。
“时间法则?”林默的第三只眼突然流下一滴血泪。
这滴血泪在空中分裂成十二份,每一份都化作一枚血色符文,竟然暂时稳定了周围的时间流速。
归墟之握终于落入掌心。
接触的刹那,林默看到了十二个纪元的轮回景象。
每一个纪元终结时,都有一柄道劫剑刺穿巨眼。
每一次刺杀,都会在巨眼表面留下一个残缺的烙印。
而这些烙印叠加起来,正好构成完整的归墟之握...
“原来十二任持剑者都是...”林默的话语戛然而止。
归墟之握突然融入他的右手,原本结晶化的手臂顿时恢复血肉之躯。
但更惊人的变化发生在体内,五脏六腑表面都浮现出与巨眼瞳孔相同的纹路!
星空彻底崩塌。
林默坠入无尽的黑暗。
在下坠过程中,他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注视着自己。
这些目光带着冰冷的审视,好似在评估一件不合格的法器。
不知过了多久,脚下突然传来实感。
林默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荒芜的大地上。
↑返回顶部↑